云南省第十四届大学生心理情景剧比赛决赛一等奖
作品名称:《是谁·是我》
学校名称:云南中医药大学
心理健康小课堂:
接纳不完美,唤醒内在平衡的力量
在成长的旅程中,我们常常被期待塑造成某种“标准形态”——要优秀、要高效、要稳妥。但生命的真实样貌,从来不是单一维度的“完美”,而是多元特质的平衡共存。就像一剂良药,往往带着天然的“毒性”,经过恰当的“炮制”,才能发挥最大价值。
首先,我们需要保留“批判的锋芒”。批判不是对抗,而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过度顺从外界声音,会让我们失去辨别真伪的标尺。培养批判性思维,意味着不盲从既定答案,不迷信权威定论,而是用理性审视选择的合理性。这种锋芒不是用来攻击他人,而是用来守护内心的真实——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拒绝被他人的期待绑架人生方向。
其次,要学会打开“松弛的阀门”。生活不是一场只看终点的赛跑,沿途的风景同样重要。当我们为了“快速抵达”而步履匆匆,往往会错过自我觉察的机会:疲惫时需要休息,困惑时需要停顿,快乐时需要沉浸。松弛不是偷懒,而是给身心留白,让内在节奏与外在世界和谐共振。就像琴弦,张弛有度才能奏响和谐的旋律,一味紧绷只会导致断裂。
最后,别忘了重拾“冒险的勇气”。安稳的舒适区固然令人安心,但成长永远发生在探索的边界。冒险不是鲁莽的冲动,而是带着审慎的尝试:尝试一门全新的爱好,挑战一次不敢表达的观点,走出一次熟悉的环境。每一次小小的突破,都是对“自我设限”的打破,让生命拥有更多可能性。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心理韧性恰恰来源于这种平衡的智慧——既能坚守自我,又能灵活调整;既能直面冲突,又能与不完美和解。真正的心理健康,不是追求毫无波澜的“完美状态”,而是拥有在矛盾中找到支点的能力:用批判的清醒辨别方向,用松弛的心态拥抱过程,用冒险的勇气拓展边界。
云南学生心理健康小剧场
云南学生心理健康小剧场暨大学生心理情景剧专栏,由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委、云南省教育厅、中共云南省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云新闻客户端承办。该专栏选取云南各大高校的优秀心理情景剧作品进行线上展播,旨在实施美育浸润行动,引导广大学生关爱自我的心理健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观看方式:
1、扫描海报下方二维码进入“‘守望云心’云南学生心理健康大课堂”专题观看;
2、通过云新闻APP“专题”频道搜索“心理小剧场”观看。
策划:和缘玉 谢炜
统筹:戴敏 张海燕 黄佳伦
云南日报-云新闻编辑:费丹艺 石瑛
更多内容请打开云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