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帮扶 机制创新
立足边疆教育需求,聚焦短板,靶向发力。2021年,云南省教育厅首次提出实施“学校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构建“省教育厅+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校”互利共赢的协同育人机制;2023年,将高校参与成效纳入“本科专业增A去D”评价体系,建立考核优秀单位专项经费奖励机制;2025年,浸润行动计划被列入全省“十大惠民实事”,进一步推动全省学校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走深走实。
扎根边疆 浸润育人
教育的蜕变,始于每一寸用心的耕耘。2023年秋季学期,云南正式实施学校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开展三年来,已从全省29所高校选派6089名师生,精准覆盖14个州(市)45个县(市、区)的1330所学校。共建设81个音体美名师工作室,培训3405名音体美教师,在407所学校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成立了992个社团和兴趣小组,举办了超过2.3万次社团活动,组织了3003场体育比赛和艺术展演、794场运动会和艺术节。
家国情怀 薪火相传
浸润行动计划不仅是教育帮扶,更是精神传承的桥梁。来自云南各大高校的师生们将科研、实践与支教融合,完善帮扶方案,融入思政元素。他们中,有人毕业后选择扎根支教地,成为“留得住”的边疆教师;有的人将傣族孔雀舞、哈尼梯田画卷编入教案,让民族文化在课堂重生。这,正是“浸润”的深意——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青春与边疆共成长。
振兴根基 未来可期
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浸润行动计划是边疆发展的引擎。从补齐短板到优质均衡,从五育并举到铸魂育人。云南以浸润行动计划回应时代考题,体质监测大数据推动“一校一策”的体育课程改革;少数民族舞蹈进校园、非遗技艺进课堂,云南大学的傣陶工坊、德宏师专的景颇刀舞社团、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的桨板训练营……体育美育与民族文化深度融合,让乡村少年在文化自信中成长,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植心田。
浸润行动计划启动以来,高校师生不仅带去专业课程,更带去视野与梦想。奥运冠军走进怒江校园,心理学专业学生助力中考备考,帮扶高校组织跨国篮球赛……“志智双扶”让教育成为乡村振兴的引擎,让边疆孩子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三年耕耘,硕果盈枝;展望未来,步履铿锵。从“输血”到“造血”,从“帮扶”到“共生”,浸润行动计划正以体育美育为笔,在云岭大地上绘就“五育并举”的壮美画卷——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自由生长。
云南日报-云新闻出品
策划:龙微 谢炜
统筹:李华海 李雯雯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李春妮 毕波
编辑:费丹艺
更多内容请打开云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