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信息
云南省第十四届大学生心理情景剧比赛决赛二等奖
作品名称:《身染污泥也是英雄》
学校名称:曲靖师范学院
心理健康小课堂: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在快节奏、高期待的当下,“绩优焦虑”“过度内耗”成为许多青年的心理困扰,而“完美主义”正是引发这些问题的重要诱因之一。
首先,我们要认清完美主义的“双面性”。适度的完美主义能驱动人追求进步,可一旦陷入“必须做到极致”的桎梏,就会演变为心理负担。它会让人陷入“非黑即白”的思维陷阱,比如认为“考试没到目标分数就是失败”“做事有一点瑕疵就毫无价值”,这种认知会不断放大自身缺点,忽视努力过程中的收获,进而引发自我否定、焦虑、拖延等问题,严重时甚至会让人像被无形的枷锁束缚,濒临心理崩溃。
那么,该如何打破完美主义的桎梏,接纳不完美呢?这里有三个实用的心理调节方法。
第一,重塑认知,打破“绝对化”思维。试着将“我必须做到最好”替换为“我会尽力做到更好”,将“一次失误就是彻底失败”调整为“失误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比如考试失利时,不纠结于“为什么没达到理想分数”,而是思考“这次哪些知识点掌握得还不够,下次如何改进”,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而非用单一的结果定义价值。
第二,学会“聚焦过程”,而非“紧盯结果”。很多时候,完美主义者只关注最终的结果是否“完美”,却忽略了过程中的努力与成长。不妨每天花几分钟回顾当天的经历,记录下哪怕一件“做得还不错”的小事——比如认真完成了一份作业、耐心帮同学解答了一个问题。长期坚持,就能逐渐发现,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毫无瑕疵”,而在于每一次认真付出的过程。
第三,允许自己“犯错”,把失误当作“成长素材”。没有人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那些看似“不完美”的经历,恰恰是帮助我们成长的宝贵财富。就像学走路时会摔跤,学骑车时会失衡,这些“失误”不是对能力的否定,而是在为下一次的成功积累经验。当我们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失误,就会发现,“不完美”不仅不可怕,反而让生命更真实、更有韧性。
“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而接纳自身的不完美,正是这份英雄主义的起点。当我们放下“必须完美”的执念,不再被焦虑和内耗裹挟,就能更从容地拥抱生活,在不完美的日常里,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与力量。
云南学生心理健康小剧场
云南学生心理健康小剧场暨大学生心理情景剧专栏,由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委、云南省教育厅、中共云南省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云新闻客户端承办。该专栏选取云南各大高校的优秀心理情景剧作品进行线上展播,旨在实施美育浸润行动,引导广大学生关爱自我的心理健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观看方式:
1、扫描海报下方二维码进入“‘守望云心’云南学生心理健康大课堂”专题观看;
2、通过云新闻APP“专题”频道搜索“心理小剧场”观看。
策划:和缘玉 谢炜
统筹:戴敏 张海燕 黄佳伦
云南日报-云新闻编辑:费丹艺 石瑛
更多内容请打开云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