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2小时预览

昭通小肉串:烤出一把“人间烟火气”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每当夜幕降临,人声鼎沸的夜市,伴随着往来不息的人群,空气里弥散开食物的香气,或焦香、或麻辣,映照着初上的华灯,在微风里抚慰劳累了一天的身躯。

入夜的云南,如果一时想不到要吃什么烧烤,随处可见的昭通小肉串是不会出错的选择。

一根细细的竹签,串上小黄牛里脊肉,烤前刷上秘制酱料,腌渍入味,烤制时通常是一把一起烤,在烧烤师傅手上,一把小肉串在通红的炭火上不时翻飞,翩翩起舞,于是昭通小肉串又有一个别名:把把烧。

高温将牛肉和酱料的香味发挥到极致,起炉前再撒上一把特制辣椒面和芝麻,只需要一口,嘴角的油光就会随着不争气的口水一起流淌……

标准化:确保每一串昭通小肉串都不“翻车”

3月15日,《昭通小肉串制作和服务规范》团体标准正式发布,标志着昭通小肉串产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作为云南美食代表之一,昭通小肉串在全国各地的营业店面达7000余家,年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成为稳就业、促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然而,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和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昭通小肉串行业也面临着质量参差不齐、标准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为推动昭通小肉串标准化建设,昭通市昭通小肉串发展协会、昭通小肉串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等29家单位,共同制定发布《昭通小肉串制作和服务规范》团体标准,从备料、刀法、穿制、烤制、感官要求、环境和卫生要求等方面制定标准,填补了昭通小肉串产业无标准可参照的空白。

“此次发布的昭通小肉串团体标准,编制内容注重实用,明确了许多量化指标,有助于从业者规范自身管理、对标优化服务、提升产品质量。”昭通小肉串发展协会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发挥好协会的沟通服务和协调对接作用,在团体标准的推广运用、宣传培训、规范执行、评估修订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助力昭通小肉串产业高质量发展。

起风的时候,内功厚不厚很重要

2023年3月上旬开始,为了一口“小饼小串配小葱”,更为了传说中的城市温情,全国各地的游客涌入淄博这座“鲁C”老城。客流“从天而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一座没有旅游基因、深陷转型困境的工业城市,因市民、商家与政府的通力合作,稳稳接住了机遇,为城市赢得了口碑。

2023年4月30日,在淄博市张店区一家“网红”烧烤店,服务员给顾客上烤串。新华社发(皇甫晓文摄)

2024年3月,相似的“剧本”再次上演,甘肃天水一位做麻辣烫的大叔忙出“痛苦面具”,这一“表情包”被顾客发在了网上,随后天水麻辣烫迅速“出圈”。当事人在接受采访时称,天水麻辣烫“出圈”的秘籍就是好吃实惠,灵魂就在于油泼辣子肆意蘸染的麻辣咸爽。介于淄博的经验在前,天水也瞬间开启了花式“宠粉”模式,争取让“头回客”变成“回头客”。

天水麻辣烫

从去年爆火的淄博烧烤,到最近火爆出圈的天水麻辣烫,不难看出,地方美食出圈,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如若等风来,不如苦练内功,主动去追风,甚至“造风”。

这一点,“国民美食”沙县小吃,值得学习。

夏茂镇是沙县小吃的发源地,上世纪90年代初,上千人浩浩荡荡到外地做小吃谋生。恰逢中国兴起了“下海”和“打工”浪潮,城市流动人口暴涨,衍生出吃饭、住宿和出行的需求。“一元进店、两元吃饱、五元吃好”的平价原则抓住城市低消费群体,俘获了无数食客。沙县小吃迅速“火”了起来。

小吃是大产业,亦是大民生。30多年来,当地坚持把沙县小吃当作大产业来做,把小吃当作富民强县的重要工作来抓,并积极探索一条更加标准化、专业化的转型路。

2021年10月,三明市发布《三明市实施“五项提升”推进沙县小吃产业发展再出发行动方案》,引导沙县小吃继续朝“标准化、连锁化、产业化、国际化、数字化”方向转型升级。

具体来看,首先推进产品和技艺标准化,制定沙县小吃拌面、扁肉、烧麦、金包银等15个核心产品团体标准,传承保持菜品口感和形态;其次,以连锁化实现转型升级,建立“沙县小吃产业发展管委会+沙县小吃同业公会+小吃文旅集团”三方协同机制;此外,推进食品工业化、规模化生产,在现有沙县小吃产业园区300亩的基础上扩增200亩用地,投资1.4亿元建设7幢标准化厂房和公共配套基础设施。两年来,沙县小吃新增加盟店1500余家,总数达3950家。

以国际化拓展转型升级。2022年,沙县小吃向泰国、文莱、巴基斯坦等10个国家申请国际商标注册,目前,已向72个国家和地区申请注册“沙县小吃”商标,在68个国家和地区被核准注册。沙县小吃不断“破圈”,在66个国家和地区开设门店174家,成为传播中国美食、中国文化的窗口。

自1997年出台第一份专门支持沙县小吃产业发展的政策,经过近30年的发展,沙县小吃产业在一代代创业者的不懈努力中得到传承发展。如今沙县小吃已经不仅是独立的餐饮产业,它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搭建起城乡发展的清晰脉络。小吃旅游文化城、小吃科技馆、小吃民俗馆等景点,每年吸引超500万人次来沙县观光旅游。

沙县小吃一路走来,既有准确定位、精准契合市场需求,也在于当地历届党委政府始终把沙县小吃作为特色富民产业,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对于昭通小肉串来说,标准化是一个良好的新起点。一串小肉串,一头连着摊主和各色食材,一头连着天南海北的各地食客,它能铸就一个地区的发展之基,也能推动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能成为美食产业融入时代潮流的生动写照。

云新闻出品

撰文:蔡飞

审核:陈创业

{{!detailData.is_praise ? '有料,赞一个' : '感谢您的认可'}}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