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2小时预览

普洱学院:以“工匠精神”铸造工匠人才

近年来,普洱学院紧随时代节拍,以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工匠精神”铸造工匠人才,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全面提升,工匠型教师不断涌现,工匠型学生深受社会欢迎。

在服务大局中创新突破

学校聚焦产业发展,精准对接“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普洱市绿色经济示范区、兴边富民示范区、国际生态旅游胜地建设需求,面向茶叶咖啡、师范教育、旅游文化建设专业集群,努力实现产业需求侧和教育供给侧的深度融合,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谋篇布局增值赋能,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人才引擎。

同时,普洱学院持续推进工匠学院(普洱校区)建设,紧扣工匠人才培养、工匠精神传承、科研成果转化等职责任务,不断提升学院建设质量,全面开展产业工人“学历、能力”提升工程,积极打造精品课程,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开展校地、校企、校校合作,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努力探索一套贯彻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技能培养、技能大赛、技能提升全过程的人才培养机制,为普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先后获批老挝研究中心国家级平台1个,云南咖啡品质优化及价值提升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等省部级科研平台9个,云南省高校力学开放重点实验室等地厅级科研平台10个,建成2个院士工作站和普洱绿色经济发展研究院、绝版木刻研究院等一批内设研究机构,以科技研发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2024年3月,由普洱学院茶叶咖啡学院单治国副教授团队完成的“一种普洱茶牙膏粉碎研磨装置”“基于分批接种微生物菌剂的普洱茶加工方法”两项发明专利与无过(北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完成专利所有权转让,实现了普洱学院专利成果转让零的突破。

在产学研结合中提质升级

学校不断增强学科专业建设适应性,以产学研结合为突破点,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连接贯通,努力形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新生态。

以普洱绿色经济发展研究院为依托,设置普洱学院中华传统医药现代化研究院、绿色能源研究中心、啦啦操运动文化研究中心、东南亚(老挝)法律与仲裁研究中心、云南绿色食品及预制菜研发中心、普洱绿色金融研究中心等,积极争取纵向和横向项目资金,开展相关课题研究,为地方政府、企业等提供政策咨询、技术咨询、企业诊断、成果评价等服务。截至目前,共获批省部级以上项目立项 3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科技厅联合基金项目10项,获批“云南省高校普洱茶工程研究中心”认定1项。

2024年4月,普洱学院教授、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负责人宫润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此前,已有1名教师获评云岭工匠、2名教师获评茶城工匠。

普洱学院成立了数字产业学院,与老挝苏发努冯大学携手东软教育科技集团共同推进“一带一路”数字产业学院建设,启动了数字产业学院联合创新实验室,以打造“产学研生产实训”基地助推普洱市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入推进“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不断加大合作力度、拓展合作深度,为企业培育更多“行业工匠”。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茶咖产业发展。设立茶叶咖啡学院,健全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多学科协同培养、构建高水平课程体系、打造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高质量实训基地,服务茶咖产业成果转化和转型升级。茶叶咖啡学院负责的“云南省中老茶树资源数字化保护和种质创新应用国际联合实验室”获省科技厅挂牌支持,进一步汇集国内外优势资源开展联合研究,为云南和老挝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搭建沟通合作机制,深化校企平台建设。搭建与行业龙头企业的有效沟通合作机制,组织专场合作交流会,各相关部门、二级学院教师与企业专家进行深入交流,达成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共识;与东软集团、科大讯飞、华大基因等行业龙头企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深化合作机制,实现校企共赢。

建校46年来,普洱学院累计为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6.5万余名高素质人才,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匠型人才和中坚力量。

来源:普洱学院

责编:黄芳

{{!detailData.is_praise ? '有料,赞一个' : '感谢您的认可'}}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