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2小时预览

谱写“音飞舞动”的三全育人新篇章

近年来,保山学院音乐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大力挖掘地方红色资源,运用围绕一个理论主题、结合一个实践问题、解决一个工作难题的“三题融合”理论学习机制,充分挖掘“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各项工作中的育人元素,开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谱写了“音飞舞动”的三全育人新篇章,取得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先后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双思教学竞赛二等奖等奖项,立项省哲学社会科学艺术学课题项目3项,音乐学专业获省级一流专业建设。

音乐学院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建一流党建、出一流业绩”作为学院党总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奋斗目标,把教师党支部“教赛帮创”和学生党支部“学赛演创”有机结合,形成“四轮驱动”育人创新模式。近年来,学院师生创作歌曲20余首,深入边疆、基层演出60场,参加市校大型文艺演出1000人次,突出了“建好家乡、守好边疆”办学特色。2018年,学生党支部获批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双创样板党支部”立项建设,2021年顺利通过验收;教师党支部荣获“省级一流示范党支部”;音乐学院党总支获批云南省教育工委一流示范党组织。学生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热情高涨,毕业生党员90%在基层单位兼职党务工作,为边疆基层党组织建设作出了贡献。

音乐学院利用学科专业优势,把教学内容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紧密结合,在文艺作品的教学、演绎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一首首作品的学习去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为了检验育人实效,学院多年来一直坚持送艺下乡活动,将实训舞台延伸至田间地头。要求党员教师带头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元素,以“音乐学院课程思政中心”为依托,围绕“中华音乐文化传承、技艺学习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思政目标,引导大学生习艺做人,以红色经典声乐作品、器乐作品为例,结合艾思奇、杨善洲、滇西抗战爱国主义教育题材、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思政课程资源进行教学,将红色作品写进人才培养方案,做到了教学出活力、接地气,形成了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个个讲育人的良好局面。

音乐学院充分发挥学研协同的优势,通过创作、演绎文艺作品,推出包括《十唱共产党》《三声鼓响幸福来》《春天的人》等一系列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原创精品力作,其中原创系列作品《最美的心声献给最亲的党》被全国高校思政网收录在《百年珍贵记忆--全国高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原创精品档案》。学院“青青子衿”合唱团入选云南省教育厅高雅艺术进校园项目,47名学生8天巡演4个地州5所高校,行程3000公里,受到兄弟院校的赞誉。2024年学院申报“杨善洲精神合唱音乐会”获高校校园原创文化精品巡演。通过实践教学,学院在培养出了国家一级演员孔庆学、青年男高音钱树林、青年女高音张晓娇和张晓贤等一批国内知名歌唱家和高校教师的同时,还培养了一大批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薪火传承人,为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云新闻记者:张雪飞

责编:王剑钊

审核:段冯媛

{{!detailData.is_praise ? '有料,赞一个' : '感谢您的认可'}}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