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蘑菇我经常遇到,到底能不能吃?”
“网上说要煮半小时,是对的吗?”
村民有的询问自家附近常见菌类是否可食用,有的则请教烹饪野生菌的注意事项,萨曼塔和实践队员们耐心解答。
讲座结束后,实践队成员分小组进行走访,了解到光头村周边常见的可食用野生菌包括青头菌、牛肝菌、老白菌、谷熟菌等。队员提醒村民,鉴于部分毒菌与可食用菌外形高度相似,对不熟悉的菌类要避免随意采摘。
时下正值暑假,为提高村里学生对野生毒菌的辨别能力,实践队还前往驾车乡淑青希望小学,开展了一场以“认识野生菌,远离毒蘑菇”为主题的科普宣讲活动。通过生动讲解、野生菌知识大竞赛互动问答和手工制作毒菌粘土模型等形式,让学生在趣味体验中学习了野生菌安全知识。本次食品安全科普下乡活动共开展4场专题讲座、走访30余户村民、组织3场趣味体验活动。
针对会泽县驾车乡光头村的实际情况,实践队给出3点建议,吃菌不“躺板板”!🍄
①“熟人”原则→只食用认识的、确认无毒的品种
②烹饪要“狠”→野生菌必须充分做熟后再食用
③中毒急救口诀→“催吐保命三步法”——立即大量饮水、用筷子压舌根催吐、保留呕吐物样本立即送医。
“后续,我们将持续跟进当地野生菌安全宣传,向村民推广使用‘菌窝子’毒菌 AI识别小程序并定期回访,真正让村民在‘知食安’中‘享健康’。”食品安全科普进万家实践队相关负责人表示。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隋鑫
通讯员:邹蕊 李微 周琼兰 李苏帆
责编:谢祥睿
审核:张晓橙
更多内容请打开云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