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2小时预览

滇港合作共育新才:魁阁精神照亮边疆服务学习路

日前,云南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开展的“魁阁育人:服务学习的云南经验”联合实践课程圆满落幕,作为云南省本科教改项目重要内容,该课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及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以“从实求知、学术报国”的魁阁精神为航标,在滇港协作与校地融合中,共同探索出一条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深度交融的新文科特色育人路径。

麻栗坡多所学校学生排队等待接受云南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提供的视光检测与配镜服务。

两校师生将服务学习课堂扎根云南省麻栗坡县。在麻栗坡大坪小学,传统文化焕发新彩——传统建筑美学、中华饮食智慧、粤语文化魅力,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童心,为边疆孩子开启文化自信之门。学生们效法魁阁先贤,以脚步丈量土地,深入麻栗坡南油村开展立体田野课堂。在刺绣针脚、展馆叙事与老乡对话中,青年学子于沉浸式体验中领悟了“从实求知”的真谛。科技亦成为温情纽带,学生们运用VR技术带麻栗坡当地敬老院及社区老人“云游”四方,老人们足不出户就能身临其境地欣赏香港、建水等地的名胜古迹,学生还通过记录老人的人生故事,实现科技赋能、文化传承与生命互动的动人交响。

云南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学生共同拍摄宣传片。

云南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学生体验当地民族舞蹈。

两校的传统文化组学生在麻栗坡大坪小学开展课堂实践教学。

活动接近尾声,全体师生返回昆明参观云南大学校史馆,聆听百年校史故事,感受魁阁学者们深研学术、改造社会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为年轻一代注入精神力量。本次课程以不朽的魁阁精神为内核,丰富了 “服务学习”的云南经验,在切实回应边疆社区需求的同时,成功构建起学术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育创新模式,为内地与港澳高校协同育人、服务国家战略提供了宝贵范例,更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两校的电子科技组学生对老人开展口述史访谈。

两校的电子科技组学生对老人开展口述史访谈。

两校师生共同参观云南大学校史馆,聆听百年校史故事。

魁阁精神源于抗战时期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的学术实践,以费孝通等学者为代表,强调深入实地调查、将学术研究与服务社会紧密结合,是“从实求知”治学理念的典范。抗日战争中的“魁阁时代”虽然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但是在学术上的坚持、坚定和坚守的精神,对国家民族命运的责任与担当的“魁阁精神”依然契合时代的诉求,当青春的脚步与边疆的土地同频共振,魁阁精神正指引着新一代学人,在“从实求知”的淬炼中书写服务家国的新篇章。

两校师生在麻栗坡南油村合影留念。

云南日报-云新闻通讯员:李伟华 李小涵 文/图

责编:袁熙

审核:黄芳

{{!detailData.is_praise ? '有料,赞一个' : '感谢您的认可'}}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