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2小时预览

让思念跨越山海,他们在上海见到了爸妈

“亲爱的父亲,我非常感谢你,感谢你的关心,感谢你的养育之恩。现在我已经长大,我也努力做一个乖女儿,在家照顾好爷爷奶奶,希望让你少操一点心。虽然你陪在我身边的时间很少,但你却一直在我的心里。爱你的女儿李融雪。”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乐诗冲中心学校六年级学生李融雪作为代表,大声朗读自己写给父亲李天圣的感谢信。稚嫩的童声、真挚的情感,令大家无不动容,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这是1月19日晚间,由文山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青团文山州委、文山州教育体育局、文山州少工委、上海市中小企业技术人才引进服务中心联合举办的文山州2025年“少年寻”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山海情”研学冬令营感恩答谢会上的一幕,20名来自文山州的小营员们在上海见到了日思夜想的爸爸妈妈,此刻,他们不再是“上海务工人员子女”或“留守儿童”,而是和家人在一起的幸福小孩,现场欢声笑语,回荡着跨越山海的骨肉亲情。

“最开心的事就是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吃团圆饭。”

“我给爸爸妈妈打99分,扣1分是因为他们不在我身边。”

答谢会现场播放着短视频《跨越山海的思念》,记录了此行20名留守儿童想对在外父母说的话。听着孩子纯真的心声,台下父母百感交集,纷纷湿了眼眶。

坐在最后一排的李天圣,现场听到女儿对自己的感谢信,一切烦恼似乎都已烟消云散:“三年没见,变化太大,个子高了,做起事来像个小大人了。”2020年,李天圣只身来到上海务工,过去三年,他每个春节都没有回老家,“春节留在上海帮人顶班跑物流,总想着能多挣点,没想到,女儿从老家来上海看望我,真高兴。”

在上海从事厨师行业的王仕龙坦言:“要不是有今天这个活动,又得下一年才能见到自己的孩子了,非常感谢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

自2023年以来,文山州共组织3期71人参加“少年寻”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山海情”研学夏(冬)令营活动,不仅帮助文山留守儿童在上海与父母团圆相聚,也是推进外出务工人员稳岗就业的有力举措,更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关爱,健康快乐地成长。

山有顶峰、海有彼岸,亲情没有界限。本次“山海情”研学对孩子们而言,解锁了很多“第一次”的体验,包括“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大海”……

“在出发之前,我在想和爸爸见面时的场景,我爸爸以前一直在广东,2023年开始在上海工作,去年春节他没有回家,这次我去陪他过个早年,去上海我想看看祖国大好河山,见识一下航母。”来自麻栗坡县的杨成良说,第一次出远门看外面的世界,让他感慨万分。

从1月18日开始为期5天的研学活动中,孩子们先后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追寻红色印记、感悟信仰的力量;到上海中心大厦和东方绿洲,体验独特风光与繁荣景象,感受祖国繁荣发展的磅礴力量;参观了世博会博物馆和国防教育厅,回味百年世博,接受国防教育;走进上海动物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踏入上海交通大学校园,共同探寻学术的奥秘与校园文化的魅力;到上海城隍庙、南京路步行街、外滩等,体验大都市的繁华……

研学途中,大家兴奋地探索着、激动地讨论着,感受科技和文化的魅力,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极大地激发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心中梦想的种子也在悄悄发芽。

“我非常幸运能参加此次活动,它开阔了我的眼界,增长了课外知识,收获了友谊,我长大后想当医生,如果能考上上海交通大学就更好了,可以和爸爸一起在上海工作。” 研学活动即将结束之时,李融雪兴奋地透露了自己的理想,这份宝贵的经历让她积攒了能量,激励着她继续在求学之路上勇敢前行。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王世涵

文山青年新媒体中心供稿

责编:张耀龙

审核:谢祥睿

{{!detailData.is_praise ? '有料,赞一个' : '感谢您的认可'}}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