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2小时预览

《云南大学校赋》在昆揭幕

4月11日,《云南大学校赋》揭幕仪式在云南大学校史馆举办。

揭幕仪式上,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院长张昌山解析介绍了《校赋》的创作背景和研究情况及其人文内涵和价值意义。据介绍,1935年,年仅二十岁的吴中名门才子贝仲琪应著名国学大师、教育家金天羽举荐来到云南大学任教,他精研史略兵法,怀建功立业之志,因感云大“校史缺略”,遂“爰考胪故实,周稽形胜”,于当年4月云南大学校庆之时在昆明撰成《云南大学校赋》,刊载于苏州国学会期刊《文艺捃华》第2卷第3册(1935年10月)。尘封九十载的《云南大学校赋》经张昌山考据重现,文章以“大仪斡云,品汇肇判”开篇,将滇地置于华夏经纬之间,从“滇维大邦,贡琛来王”的历史地位,到“唐标铁柱,宋画玉斧”的治边韬略,千年文脉尽收笔底。

《云南大学校赋》既尽情礼赞滇云史地、东陆人文、四围形胜、园中景致及屋宇楼舍之情状,又深入阐扬名儒硕望禀道毓德、后昆学士砥砺自新之心迹,精思细构,层层铺陈,娓娓道来,臻于化境。通篇大词,气势恢宏,华丽典雅,思虑深远,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校赋》的揭幕是云大师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 100 周年重要贺信精神的具体行动,弘扬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自信,在当前建设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陈怡希

责编:黄芳

审核:黄世俊

{{!detailData.is_praise ? '有料,赞一个' : '感谢您的认可'}}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