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市西二镇西龙小学与茂卜小学同上一节远程互动课
教研活动中,全市的教师均可通过扫码进入直播间,观摩优质课例,学习不同的教学方式。第二个环节,弥勒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杨德慧针对课堂要素、教学环节、资源选取、课堂设计和课堂组织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导。
西龙小学授课老师杨立慧说,教研是对教学最大的尊重。没有课前的精心预设,就没有在课堂上的精彩纷呈。“线上展示课及教研,打破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壁垒,让不同学校的学生参与到各校的优质课程,充分发挥了优质教学资源的覆盖,同时促进了乡镇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推动了城乡教育的交流与融合,提升整体教育水平。
弥勒市西二镇西龙小学跨校教研现场
弥勒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陈燕芬说,信息化、数字化手段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们有机会跨校听课,同时网络教研解决了通勤费用多、空间时间难协调、路途交通隐患等诸多问题,让教研能够更高频开展,让更多的学校、更多的教师得到指导和学习的机会。同时数字教室的建设和应用让优质课资源建设和赛课变得方便、高效,助力学校和区域优质教学、教研资源建设。
课堂有“画像”,评课更智慧
“唐老师,您这节课可以增加一些开放性的提问,例如问,当你读到这首诗,有没有联想到自己类似的经历呢?”
AI课堂智能反馈,是希沃数字教室里的“小助手”,可以依据老师的讲课、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提问、师生互动等指标,自动生成课堂智能反馈报告。
多维的数据分析,全面剖析了课堂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通过回看课堂表现、阅读反馈报告,可以发现许多问题。比如这节课我的无效教学用语太多了,降低了课堂效率;很努力地调动学生,但其实没有达到教学目标;需要更好地引导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增加其表达机会。是不是可以更多使用开放性的问题:你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可以分享一下吗?”云南大学附属中学语文老师唐姝钰说。
云南大学附属中学教师已常态化应用课堂智能反馈系统
“常态课比公开课更能反映教学真实的现状。课堂智能反馈系统就像一面镜子,能让我们对课堂进行画像,改进教学。”云大附中语文老师、云南省基础教育领域省级教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杨丽萍评价道。
“年轻老师因为初上讲台,难免紧张,很少在上课过程中走近学生,关注每一个人的状态。AI小助手会敏锐地发现这一点——它甚至会测试老师整堂课移动的范围!”英语学科范老师说。
云大附中有78个教学班,对于管理者而言,传统方式推门进班、现场听评课方式很难全面实施,并且推门听课还会影响到学生注意力,干扰正常教学开展。
2022年起,通过希沃常态录播方案,学校管理者感到了新的变化,“在办公室,用电脑就可以随时看各个班里上课情况,远程巡评课时,可以随意切换画面,看整个学校教学开展情况,包括师生画面,板书和课件等,很全面且方便。”云大附中校长高云飞说。
家校共育也是学校关注的重点。当学生请假离校、居家上课,又该如何保障学生学习进度呢?云大附中较早建设了常态化录播设备,让异地师生也能流畅连接到课堂。比如,老师一键开启直播,即可开启远程教学,将课堂直播分享给无法到校的学生。
共享云教案,备课更高效
教育信息化持续推进,教学软件成为老师们日常离不开的信息化工具。为更好地以数字化方式支持教师发展,备授课一体的希沃白板,通过不断优化升级,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工具。截至目前,希沃白板已经覆盖了超900万的全国教师,累计制作课件数达8亿。
借鉴了平台上的优秀课件,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世纪金源学校的数学陈老师增加了新的备课灵感。他参考多位专家、教师的意见,增加更多学生操作环节和直观的演示动画,不断优化课例。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寻找资源、构思教学设计,如何帮助更多的教师提升备课的效率,尽可能节省时间打磨优秀课例?
以往的集体备课环节,很多学校需要协调安排时间、地点,让相应的学科组教师集中起来研讨教学设计。数字化平台的引入,帮助许多学校解决了协调沟通的问题,提升备课的质量和效率。
“尽管人工智能势不可挡,但我们依然认为教育当中,人的作用是永远不可能被替代的。我们倡导有温度的教育,老师们需要引导学生从一个被教育的个体,变成一个主动探索的学习者和发现者。”希沃云南子公司负责人韩泽治说。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刘婕
编辑:窦崇尹
更多内容请打开云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