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2小时预览

西南林业大学学子在边疆村寨书写青春担当

在普洱市澜沧县的村寨里,推普课堂上的跟读声、普法宣传中的讨论声、田野调研间的交流声,交织成一曲高校学子服务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今年暑期,西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组织“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团,深入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乡村,开展以“推普助农+普法宣传+思政育人”为主线的实践活动。

7月17日,西南林业大学牵头设立的“云南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澜沧县勐根村工作站”正式揭牌。这是云南省首个乡村推普工作站,标志着全省“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向基层一线迈出关键一步。根据推普合作协议,西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将依托教育部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语言文学、法学等专业优势,持续为勐根村提供精准化语言服务。

实践团队员深入澜沧县各村寨,走进农户家中拉家常、察需求,精准找准村民讲普通话的难点痛点,手把手帮助减少语言障碍。

针对农产品外销中“沟通难、宣传弱”的问题,勐根村推普工作站专门开设“普通话+电商直播”实训课堂。队员们从基础发音纠正、带货话术设计,到直播流程运营、平台规则解读,进行全流程手把手指导,帮助农户掌握“双语带货”技能,让普通话成为打通农产品外销渠道的“黄金桥梁”。

为助力乡村法治建设,实践团深入村寨设立专业法律咨询服务点,开展普法宣传志愿服务。围绕村民最关心的婚姻家庭、土地流转、防电诈等法律法规知识,队员们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发放通俗手册、现场答疑解惑等方式,用当地方言为村民提供细致咨询与讲解。

实践团还将法治关爱送到村寨留守儿童身边,为孩子们解读家庭监护、校园安全、网络保护等法律知识,用生动案例和互动问答,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筑牢法治屏障。

在服务之余,实践团沉浸式感受当地民族文化魅力。队员们聆听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与“最美奋斗者”李娜倮深度对话,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牡帕密帕》传承人李扎莫一同追溯古老歌谣的回响,与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人、哈尼族同胞张海华促膝交流,在鲜活故事中探寻民族文化传承的密码,感受民族团结进步的磅礴力量。

实践团创新将思政课堂“搬”到田野地头,以“调研+实践”的方式亲身感悟乡村振兴的强劲脉搏。队员们采访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李万彬,从他扎根基层的实践经验中汲取乡村振兴的奋进力量;与彭娜儿书记深入交流,共同上了一堂生动的“田野党课”,在田间地头直观感受基层党员的使命担当。

结合推普、普法工作,实践团还开展“我为群众办件事”实践活动,从协助农户录制普通话产品介绍视频、帮老人解读政策文件,到为留守儿童讲解法律知识、辅导作业,队员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强了服务意识,锤炼了实干本领。

这个夏天,西南林业大学学子带着知识与热忱走进乡村,用脚步丈量乡土,以行动践行担当,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沈艳

编辑:黄芳

审核:丁星亦

{{!detailData.is_praise ? '有料,赞一个' : '感谢您的认可'}}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