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需求:电网建设与民生服务双向发力
富源供电局围绕地方产业痛点与民生需求,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筑牢电力保障基础,同步优化服务体系,拉近企民距离。
——电网投资与保供攻坚:结合富源县农业产业分布特点,2024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18.44万元;将春节保供纳入地方政府民生保障体系,自主更换变压器114台,推动110kV布都变等利长远项目开工;针对煤矿安全用电,完成6对煤矿双电源投用,督促23对煤矿双电源开工,全年开展4轮安全用电检查。
——农业产业精准服务:对接县农业农村局获取产业规划,提前布局电网,确保“电力先行”。在营上镇大粟村蔬菜基地采用“台区精准布点+线路柔性改造”,为全县23个特色蔬菜基地建立“专属用电档案”,开展专项检查190余次;针对魔芋加工产业集聚区实施“一企一策”,为23家企业定制能效诊断报告,建议低谷时段烘干,助力企业平均降低用电成本12%。
——服务体系优化升级:践行“双解放双促进”理念,织密服务网格、建强“实体+柔性”中台,高效解决客户急难愁盼问题2252个,持续缩小企民“物理+心理距离”。
示范引领:带电作业班组打造改革“纪律标杆”
富源供电局带电作业班组构建全流程高效机制,其经验被纳入云南电网公司改革标志性成果清单,两度斩获“工人先锋号”“四星班站所”。
——工器具全周期管控:建立工器具全生命周期追溯系统,杜绝“带病上岗”,形成“高空作业、地面监护”立体安全机制。
——抢修模式高效创新:打造“抢即战、战必快”的带电抢修JIT模式,将任务响应、设备协同、人员分工精准到分秒,极致压缩传统抢修准备时间。
——人才培育与创新赋能:拒绝培训“大锅饭”,绘制“登杆高手、斗臂车专家、3D建模能手”差异化人才光谱,搭配可视化人才成长地图;依托QC小组与创新工作室,从“五小创新”起步,累计获4项发明专利、5项QC成果、6项职创成果,推动班员从“执行者”向“创新者”转型。
成效落地:电力赋能产业升级与民生增收
在电力服务加持下,富源县产业实现从“单一生产”到“融合发展”的转型,民生福祉显著提升,形成可推广的“富源经验”。
——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十八连山镇依托稳定供电,建成集菌棒生产、香菇种植、观光采摘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富村镇实现魔芋清洗、切片到精深加工的全流程自动化生产;通过“供电所+合作社+农户”联动机制与“南网在线”APP负荷监测,为魔芋产业降低用电成本15%,推动产业链附加值提升20%,种植户年均增收12万元/户。
——“电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针对云南省唯一水族聚居地——古敢水族乡,升级薄弱电网,为百香果种植基地、薏仁米酒作坊提供“定制化”电力方案,带动就业200余人,年销售额突破500万元,相关经验在曲靖市民族地区推广。
——改革经验可复制推广:富源供电局的实践契合国务院国资委“构建与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要求,其“因地制宜、因企制宜”的改革思路,在农业产业电力服务领域树立标杆,为中国式现代化农村电力服务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冲刺收官:攻坚电网建设,巩固改革成果
富源供电局聚焦电网建设与管理升级,明确目标与时间节点。
——配网规划目标:以“新出线、构网架、强自愈”为方向,开展富源县自愈配网专项规划修编,2025年实现中压线路联络率100%、可转供电率90%、典型接线比例94.44%、自愈覆盖率99.09%。
——项目攻坚节点:全面承接云南电网公司、曲靖供电局新一轮电网建设三年行动,强化项目全过程穿透式管理,紧盯6月30日、9月30日、12月30日三个节点,加快完成2025年14个农网专项、10个自筹农网项目的竣工投产、结算与转固;高标准推进1个标杆项目、1个示范台区的建设与申报,全面提升配网建设管理水平。
云南日报-云新闻通讯员:张烨 毛飞
编辑:丁星亦
审核:李兴文
更多内容请打开云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