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8日《云南日报》第08版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云南能源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华丽蝶变。能源产业一跃成为我省第一支柱产业,绿色能源装机占比、绿色发电量占比、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等指标居国内领先、世界一流水平,绿色能源已成为云南的一张亮丽名片。
在全国面积4%左右的土地上,云南蕴藏了全国约20%的绿色能源。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交汇叠加,做大做强能源产业,建设区域国际能源枢纽优势明显,潜力巨大。
进入21世纪,省委、省政府把能源确定为全省支柱产业,能源产业迎来快速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紧抓绿色发展机遇,深入实施绿色能源强省战略,全力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加快新能源开发,持续深化能源体制改革,推动绿色能源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持续将能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加快建设国家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和全国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云南能源百年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高、发展成效最好的时期。
国家水电基地基本建成。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等“大国重器”相继投产发电,多项技术和指标实现重大突破、创造“世界第一”,全省水电装机由2012年底的3499万千瓦提升至2024年8月底的8270万千瓦,装机规模居全国第二位,全国排名前十位的水电站有6座在云南,金沙江、澜沧江两大水电基地基本建成。
“大国重器”白鹤滩水电站。闫任科摄
新能源开发建设跑出加速度。光伏、风电发电装机规模由2012年底的153万千瓦提升至今年8月底的4693万千瓦,增长近30倍,光伏、风电装机已超过煤电成为仅次于水电的第二大、第三大电源,全省清洁能源装机占比约90%。
大风丫口风电场 资料图
跨省跨区送电能力全国领先。我省建成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特性最复杂、电力最绿色的省级异步送端大电网,构建起省内交直流并联运行、国内多回直流远距离大容量输电、国际多个方向送受电的电力跨省跨区优化配置格局,主网输变电规模居全国前列;建成滇西北至广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乌东德水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多端直流示范工程等一批标志性重大电网工程,柔性交直流输电等多项技术世界领先;建成10条电力外送通道,南网区域内“西电东送”能力由1300万千瓦提升至4220万千瓦;建成14回110千伏及以上高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实现与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局部电力互联互通,累计跨境电力贸易量超过700亿千瓦时。实施“西电东送”31年来,我省累计送电量超过1.7万亿千瓦时,有力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
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方兴未艾。富民、禄丰两个抽水蓄能项目全面开工,首批19个共享新型储能示范项目积极推进。楚雄永仁300兆瓦/600兆瓦时独立共享储能示范项目今年8月投入运行,标志着我省规模最大的“源网荷储”一体化新能源集群项目建成投产。
永仁致信独立共享储能示范项目 云南日报资料图
“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多能互补的新型电力格局,有力推动绿色能源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工业“新三样”从无到有,成长为千亿级产业,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新动能。
从水电建设、煤炭利用到光伏开发、储能创新,再到新能源车等应用的普及,随着一大批能源领域新技术、新模式落地应用,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逐渐形成,云南能源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段晓瑞
云南日报-云新闻编辑:陈创业
更多内容请打开云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