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光影结缘:从校园记录者到创业追光人
王洪宇的创业初心,萌芽于高中时期对摄影的热爱。受在电视台工作的叔叔影响,他高二拥有了人生第一台相机佳能200D,从此开始用镜头记录家乡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山水风光与老乡们的三七种植场景,无人机下的航拍画面更让他对光影艺术着迷。2017年进入普洱学院后,他在课余时间扛起相机穿梭于校园活动现场,逐渐练就出扎实的拍摄剪辑功底与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2020年毕业时,面对本科深造与创业的选择,王洪宇毅然放弃升学机会,带着“把热爱做成事业”的决心开启创业之路。“当时就觉得,年轻就该去闯一闯。”他回忆道,创业初期的工作室仅有他一人,白天扛设备跑现场拍摄,夜晚熬夜剪辑至凌晨,从市场开拓到售后对接一手包办,硬是凭着校园里锤炼的“执行力”打开了局面。
破局与成长:从单打独斗到团队作战
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资金匮乏、客户信任度低、业务范围单一等挑战接踵而至。王洪宇回忆,最困难时曾连续一周每天只睡3小时,既要学习商业谈判技巧,又要钻研视频调色技术。凭借“白天拍摄+夜间复盘”的高强度工作模式,他逐渐积累起口碑,吸引了志同道合的伙伴加入:2018级工程造价专业的吕跃兴毕业后加入团队,主攻平面拍摄与修图;2024届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毕业生毕勇则在今年4月加入,为团队注入新鲜血液。
团队的壮大推动业务边界不断拓展。从最初的婚礼影像,到如今为政府部门、企业客户打造宣传片,甚至参与普洱本地文旅项目的视觉策划,“初阳文化”的服务清单日益丰富。同时,王洪宇通过优化成本结构、拓展线上业务等“开源节流”策略稳住团队,他笑称“创业就像打怪升级,每个困难都是升级路上的经验包”。
初心如磐:以“初阳”之名传承创业精神
“公司取名‘初阳’,是因为相信再漫长的黑夜也会迎来黎明。”王洪宇说,这五年间,普洱学院老师的“陪伴式辅导”是团队成长的重要支撑。如今,作为“新普洱人”的他更以双重身份践行责任:既是带领团队突破专业瓶颈的创业者,也是心系母校的“创业导师”。他常回到校园分享经验,鼓励学弟学妹“在暮色中寻找归处时,别忘了自己就是那束光”。
站在新的起点,王洪宇正带领团队优化服务体验,探索创意短视频与文旅IP结合的新路径。“我们想用镜头讲好更多普洱故事,也希望帮更多普院学子在梦想的赛道上按下‘快门’。”他的话语里,透着如初升朝阳般的热忱与坚定。
来源:普洱学院供稿
云南日报-云新闻编辑:李兴文
审核:张耀龙
更多内容请打开云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