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获得认证的9地分别为
上海崇明、云南大理
福建福州、浙江杭州
江西九江、西藏拉萨
江苏苏州、浙江温州
和湖南岳阳
获评由《湿地公约》认证的
“国际湿地城市”
是湿地生态保护
与城市和谐发展的最高成就
大理
成为云南省首个获此认证的城市
大理州委宣传部 供图
苍山之麓,洱海之滨
山水相伴的大理
城市的形成就与湿地息息相关
背靠苍山的洱海 图源:新华社
环山的溪流汇入洱海
经西洱河流向澜沧江——湄公河水系
城镇依水而建,百姓临水而居
山——水——城相依相伴
浑然一体
“水质风向标”海菜花在洱海大面积绽放 杨继培 摄
河流、湖泊、沼泽、库塘等
构成的湿地生境
总面积达26782.15公顷
湿地率15.40%
洱海 郑兴 摄
湿地
如同这座城市的心血管系统
滋养着蓬勃生长的苍洱大地
连接着这座城市的人间烟火
与风花雪月
谱写着大理的厚重历史与缤纷民俗
悄然吐纳,经久不息
洱海畔的白族传统村落古生村 赵渝 摄
近年来
大理将湿地资源保护和利用
纳入法律法规框架内
为重要湿地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
2012年10月1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湿地保护条例》颁布施行,是全省首家州(市)级湿地保护条例。
2014年6月1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护管理条例(修订)》施行。
2023年12月1日,新修订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护管理条例》施行。对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建设、部门分工协作、财政资金保障和监督检查机制等方面给予保障。
先后制定《大理州湿地保护规划(2015—2025年)》《云南省大理州洱海流域湿地保护修复总体规划》(2018—2025),为湿地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
大理市建立起以洱海国家重要湿地
罗时江省级重要湿地
和大理市人民政府颁布认定的
以9个一般湿地为主体的
湿地分级保护管理体系
罗时江湿地 郑兴 摄
织就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地质公园+水源保护地区”
为一体的湿地保护体系
冬日的洱海美景 马雯 摄
通过实施水污染防治
湿地恢复、水源地保护等一系列项目
使湿地生态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湿地对改善生态环境
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不断增强
洱海 杨继培 摄
从“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的
湿地保护理念
到划定生态红线、环湖截污闭环
河口湿地净化、流域综合治理
城乡统筹供水
到百里湖滨缓冲带隔离生活污染
和万亩库塘湿地净化农业面源污染
都显示了大理对于湿地保护的重视
以及大理人民保护洱海的决心与坚定意志
洱海 赵一舟 摄
这种保护
来自管理者对湿地保护工作的
持续投入和耐心讲解
来自随手拾起垃圾的细微举动
和街头巷口的保护标语
来自湿地科研工作者的专业指导
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专业执着
更来自青少年课堂中学习的
洱海保护乡土教材
以及在探索湿地奥秘时好奇的眼神
杨继培 摄 大理州委宣传部 供图
湿地
也给予了这份初心和坚持
以温情的反馈
苍山洱海间
古老的白族水文化智慧
与现代生态理念交融
滋养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海菜花 杨继培 摄
在生态农业增值
生态旅游增收
人居环境改善过程中
大理人的乡愁
有了丰满理想的寄托
胡妤雅 摄
2024年
6955.46万人次游客
在这里邂逅生态之美
1138.1亿元旅游收入印证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
深刻内涵
大理州委宣传部 供图
2022年
“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
在大理举办,并永久落户
2024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在云南大理举办 大理州委宣传部 供图
论坛总结了大理洱海湿地
从“一湖之治”到“流域之治”
和“生态之治”的“洱海经验”
从水质改善到湖泊水生态的
全面恢复技术
从治理为主到全民参与的
流域保护模式
从直接利用湿地资源
到依托生态空间促进城市高质量
可持续发展的时代理念
俯瞰洱海 杨继培 摄
而这些
都彰显了大理的湿地保护和治理
在“全球视野下的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
取得的丰硕成果
大理的实践证明
保护湿地不仅是守护自然之美
更是为人类文明的永续发展筑牢根基
其湛蓝不仅属于大理和中国
更向世界贡献了
城市湿地保护
与可持续利用的“中国智慧”
来源:云南网、新华社、“大理发布”微信公众号、“大理融媒”微信公众号、“大理林草”微信公众号、大理日报
云南日报-云新闻编辑:袁熙
更多内容请打开云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