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发中心楼、2#综合办公楼主体结构封顶
中国十九冶在云南勤恳耕耘数十载,始终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紧密相连,积极投身云南经济社会建设。当云南五华产业园磨憨园区建设的号角吹响,中国十九冶第一时间躬身“入局”,以实干担当为这片边陲热土注入发展动能,用匠心品质诠释“西部铁军”的责任与担当。
攻坚提速:以匠心筑就交付基石
项目一启动,中冶云南便将这项重任交给了张经理负责。张经理虽然年轻,干事却成熟沉稳,经验老到。他牵头成立攻坚小组并担任组长,扎根项目一线,没用多长时间,一份详尽的“开工前销项清单”迅速出炉,挂图作战,目标清晰、责任到人。为了打开局面,他主动出击,联合建设单位多轮次对接,高效整合各方资源,项目迅速形成热火朝天的大干态势。
谈及建设过程,张经理眉头紧锁,打开了话匣子:“为加快推进项目施工进度,项目团队为完成‘4.30’‘6.30’的节点要求,在面对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磨憨镇雨雾天气,高温天气,交通便道湿滑,材料设备运输艰难,场地使用受限,交叉作业施工情况复杂多变等诸多不利因素,项目部全体参战人员毫不退缩,坚持敢打敢拼、奋勇向前的精神,充分发扬‘5+2’‘白加黑’‘晴+雨’的快干苦干实干精神,从优化施工组织、加大工作强度、增加作业人员等多方入手加快施工进度。一旦某个部位出现工期延误,项目团队对各施工区域的劳动力需求全面评估,及时进行调整,并将施工计划细化到天,要求各班组补充短缺工种人员,保障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充足,在全力保障项目建设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按进度、按工期施工,达到天保周、周保旬、旬保月的效果,一环扣一环地让节点目标成为现实。”
面对施工现场场地受限这一困境,项目团队日夜钻研,采用“错峰施工法”。根据各工种的作业特点,精确规划时间和空间,比如在夜间进行塔吊吊装大型构件,白天则集中进行地面精细作业。为了协调好各环节,施工员小杨每天要在工地来回奔波20多趟,嗓子喊得沙哑,笔记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协调记录。有一回,混凝土浇筑作业与塔吊吊装作业同时进行,为避免碰撞,小杨在两台机械间来回指挥,连续3个小时没喝一口水,最终成功保障了作业安全高效完成,尽管单日施工效率因协调仍下降了40%,但避免了重大事故和工期延误。
3#、4#钢结构生产厂房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2025年5月4日,随着3#厂房最后一根钢梁安装完成,项目建设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时刻—4栋楼主体结构全面封顶。这一重要里程碑的达成,承载着全体员工的智慧与汗水,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也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真是太不容易了!看着4栋楼的主体结构全都封顶,之前所有的付出都没白费!”张经理站在研发中心大楼前,心中百感交集。在这里,白天喧嚣尘上,晚上灯火通明,“打好最硬的仗、啃下最难啃的骨头”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十九冶人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处处奋勇争先”的使命感,用实干担当深入践行“匠心品质、精益求精”,稳步推进高品质交付目标。
安全筑基:以铁律筑牢生产防线
安全生产如履薄冰,安全管理警钟长鸣,安全工作永远“从零开始,向零奋斗”。自项目开工建设以来,项目部坚定不移地秉承“安全生产是民生大事,一丝一毫不能放松,必须时时刻刻把关”的精神,始终把安全生产贯穿于建设施工全过程和各环节,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水平,增强一线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项目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各项安全管理措施顺利实施。
项目成立之时,项目部就结合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地方政府的要求和项目特点建立完善的项目安全管理制度(包括项目奖惩制度)。项目安全奖惩制度明确规定必须对进入现场作业的班组管理人员在开工前进行交底宣贯并签字确认,为项目日常安全管理的有法可依奠定基础,也避免扯皮。
建立制度只是基础,关键是执行制度。若是没有按照制度执行,再好的管理制度也管不住项目现场的安全事故。年初,针对春节复工后分包队伍和工人中出现的放松警惕、麻痹大意等问题,项目部迅速召开“收心会”,对安全施工进行部署,要求各分包队伍、作业班组时刻绷紧安全弦,分批次、有针对地对工人进行提醒告诫,加强入场三级安全教育和每日晨会教育,做实每日巡检和危大工程旁站监督,实时纠正现场违章作业并对工人进行教育提醒;严把风险作业审批关,现场配置专职“看火人”全程监护,严守高空作业“一人一绳”防护标准,为高空作业系紧“生命绳”,旁站监督幕墙安装、大型设备吊装等高风险工序,确保关键作业环节全程受控。此外,项目经理牵头加强安全检查,重点加强现场安全用电及施工重点区域检查和隐患排查,发动项目全员参与安全监督管理,共同为项目建设织牢安全生产防护网。
在项目履约过程中,项目党支部率领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冲锋在前,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保障安全生产。项目部充分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理念方针,包括党支部书记在内的全部党员均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并划分现场党员包保区域,明确项目党支部党员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同时设立由项目班子成员、党员干部组成的“安全督察队”,定期深入施工一线进行隐患排查,真正做到了由党员带头,将安全生产管理融入到项目生产经营的各个层面,实现“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良好氛围。
针对作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这一痛点,项目部将精力聚焦于班组建设,采取“唠叨式”安全教育法。“老王,安全带必须高挂低用才有效!”“老杨,把帽带系紧,留意脚下!”“临边区域严禁堆放材料!”这些话语成为项目管理人员每日巡查现场时的口头禅。在项目团队看来,安全管理人员既要全方位的融入生产流程,练就识图看图的本领,又要熟悉各类施工方案,精通工序衔接与施工流水安排。如果他们连危险源自何处、何时会引发危险都一概不知,又怎能切实保障安全呢?
质效并举:以精工锻造标杆工程
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自项目开工以来,项目团队始终秉承以质量促发展理念,把抓过程管控、抓细节管理贯穿施工全过程,对质量问题“零容忍”。
由于项目施工重难点多、节点压力大,团队利用周例会组织面向全员的质量管理培训和技术培训。针对遇到的问题,及时召开质量专题会议,共同制定防控措施、开展质量攻关,确保掌握施工要点,严格把控施工质量,全力发现并解决项目的难点痛点问题。此外,项目团队施工前开展资料文字交底,施工中实施“双人复核”制度,在重点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班组自检、互检、质检员专检“三检”制度,竣工后建立质量缺陷数据库管理体系,设立“质量巡查专员”岗位,形成“发现问题、分级预警、限时整改、复检验证”的闭环机制。
晚上10点以后,项目施工现场依旧繁忙。项目团队依然还在现场全神贯注地紧盯混凝土浇筑作业。搅拌车往来如织,工人们忙碌不停,他们还不时提醒大家安全作业。“现场监管容不得半点松懈!混凝土一旦中断,又无专人协调,工人们只能干等着,施工进度将大打折扣。”“更严重的是,若混凝土中断过久,超过初凝时间,后续浇筑会出现冷缝,直接威胁工程质量。”在项目团队的精心组织下,项目施工的每道工序都在紧锣密鼓的运行着,环环相扣,与时间赛跑。夜间施工不仅是为保证工程进度,同时也为后续施工、验收做好准备,就垫层而言,前面工序验收合格后防潮膜覆盖、垫层浇筑等工序才能依次推进。
四栋楼玻璃安装完成
随着项目4栋楼主体结构全面封顶,二构、安装、室内外装饰装修、绿化工程等将展开大面施工,装饰装修工程作为项目施工最后一道工序,是项目完工交付的“收官之战”。面对项目工期紧张、室外材料堆放场地受限等挑战,大家并没有被压力击垮。管理人员每天忙碌在工地上,与各方领导频繁沟通,针对问题积极“对症下药”,从材料的选取到工艺的完善,再到施工质量、安全、进度的把控,每一个细节都亲自把关。吃饭、休息都变成了奢侈的事情,他们往往都是匆匆吃完饭后又立即投入到工作中,他们说要继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把项目的质量做成经得起敲打的活儿。
研发中心,质量更是容不得半点马虎。每面墙的平整度、每条管线的走向,都得照着设计图细抠。项目施工期间,项目部成立了质量巡查小组,不定期对项目施工现场进行质量抽查,一旦发现质量隐患,立即下达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时整改到位,并跟踪复查,确保问题彻底解决。通过这样全方位、不间断的质量管理举措,赢得了业主的高度认可和良好的市场口碑。
党建领航:以初心凝聚攻坚合力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项目党支部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模范作用,确保每个关键岗位都由党员盯控,每个关键领域都由党员包保,每次施工任务由党员“执旗”出队,每当遇到困难时由党员带头攻关。在施工现场,党员们带头攻克技术难题、带头坚守工作岗位、带头遵守安全规范,时刻发挥着示范作用,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感染着身边每一位职工。
此外,公司专门从机关选配经验丰富的专职书记驻扎项目一线,在项目推进中,他们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力,及时协调各方资源,化解分歧,凝聚起项目建设的合力,让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项目团队的“主心骨”。项目党支部坚持以“三会一课”为载体,始终强化政治理论学习,通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现场党课等形式,将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转化为推动项目建设的具体举措,让职工们在思想上与党同心,在行动上与项目同步,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氛围。
另一方面,公司党建联系点领导对口联系党支部,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保障。主要领导定期到项目部蹲点指导,与支部成员、职工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职工的实际困难,为项目建设出谋划策,帮助项目解决在资源调配、外部协调等方面遇到的难题。通过党建联系点机制,不仅加强了公司管理层与项目一线的沟通联系,更让支部党员感受到了公司的重视与关怀,增强了大家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决心。
节假日往往是项目建设的关键节点,也是职工容易产生懈怠情绪的时期。公司始终把服务项目建设作为了首要任务,“春节”“五一”期间,公司包保责任领导亲自带队赴一线督导、蹲守,及时掌握项目的进度,协调处理突发问题,给予一线职工巨大的精神鼓舞;与职工们一同坚守岗位,并肩作战,让大家感受到了团队的温暖与力量,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确保项目在节假日期间也能稳步推进。
凭借项目团队高效的团结协作,项目已步入安装、装饰装修及绿化工程最后的冲刺收官阶段。如今,五华磨憨产业园项目已逐渐达到推动磨憨从传统的“通道经济”模式,向更加多元化、高附加值“口岸经济”和“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项目团队将继续用实际行动践行中国十九冶“听党指挥、艰苦奋斗、守正创新、敢于胜利”的“西部铁军”精神,以优质建造擦亮区域战略企业品牌,在云南边疆发展的征程中续写辉煌篇章,为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镌刻下属于“西部铁军” 的时代印记。
来源:中国十九冶云南公司
通讯员:张冬梅
云南日报-云新闻编辑:郭星余
审核:赵婷婷
更多内容请打开云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