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2小时预览

新时代·新迪庆丨八看五比之“行”篇:行以致远 大道康庄——从闭锁高原到拥抱世界



开栏的话


75载砥砺奋进,75载大道如歌。

梅里雪山、松赞林寺、普达措国家公园、滇金丝猴……迪庆之美,看不尽也道不完。

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云报全媒体采访组走近迪庆藏族自治州各族群众,从他们的讲述中,听见最真实的心声;于最细微的变化,见证雪域高原的沧桑巨变。

我们无法忘记一路走来的那一张张笑脸,它们见证着发展变迁,充满着幸福喜悦。无论衣、食、住、行、学、医、养、权的“八看”,还是比解放前后、自治州成立前后、改革开放前后、新时代以来的翻天覆地变化、国内外“东升西降”变化的“五比”,每一处、每一次变化,都印刻在全州各族群众心中。

从衣不蔽体到精致华服、从闭锁高原到拥抱世界、从一穷二白到跨越发展……今日迪庆,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一村一户的变迁,就是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的真实写照。10月1日起,我们将以文字和镜头,带大家走进新时代、新迪庆,见证这里的新发展、新面貌。



巍峨绵延的青山,潺潺流水的小河

稻田的青绿翻滚

组成一幅绝美的田园风光画卷

当一辆辆汽车从尼塔公路上飞驰而过

这画卷就动感了起来

正午,已过百岁的老奶奶德都独玛坐在自家临公路的凉棚里,看着眼前车来车往,嘴中轻轻哼唱起了藏族的歌谣。也许是年轻时对“行路难”的恐惧,每天吃过午饭,她都会来路边走几步,偶尔也会和来往的司机和游客聊聊过往。

“自从有了这条路,娃娃们上中甸只要2个多小时了。外面的人也才能到我们这里来。”

回忆起几十年交通的变化,从小都生活在维西县塔城镇的德都独玛很感慨:“我记得是1952年,州里面才有了第一条公路,那个时候已经不得了咯。我家大人刚好要去县城,专门带着我们和干粮,花了几天时间去见见世面,看公路是个什么样子。”

“那个时候是真难走哟,高脚低脚小路磨,感觉永远走不到头。哪点像现在,到处都是宽宽的公路。我家娃娃依托门口经过的尼塔公路开了这家农家乐,一年四季都有人来我家住,生活也越过越好。”讲到高兴处,百岁高龄的老奶奶唱起了藏歌,更是拄着拐杖跳起了“锅庄”。

“羊肠小道猴子路,云梯溜索独木桥”。路,曾经是迪庆人民心头之痛。

自古以来,各族群众靠人背马驮穿行在高山峡谷之间,闭塞落后的交通条件严重制约着藏区群众的出行以及经济发展。直到1952年,迪庆州才修建了境内第一条公路——巨维公路通车,填补了交通的空白。

从此,要致富,先修路的认知,“大路大富,小路小富,无路不富”的道理,成为迪庆州各族干部群众融入血液的共识及努力的方向。

走进维西县拉河柱村,一条条宽敞的水泥村道公路顺山路延伸,连接着家家户户。“村里能有这样的路,真是我们老百姓的福气。”村民陈志军开心地说。而这样的路,在迪庆州已然处处都是。

一组组数据

见证着迪庆州交通建设的沧桑巨变

2010年末

公路里程达5372公里

“十二五”期间

全州交通投资完成204.24亿元

是“十一五”期间投资量的3.9倍

……


“十三五”期间,迪庆更是迎来交通建设发展的高峰期,以“出省通道高速化、出州通道高等化、州内公路等级化、农村公路通畅化”为目标,大手笔绘制了“1235568”综合交通发展蓝图,筑公路、修铁路、兴航空、畅水运,交通运输发展实现了从“瓶颈制约”到“基本缓解”再到“初步适应”的根本转变。

从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

到现代化高速公路

从闭塞偏远到高铁开通与世界联通

从翻山越岭到一路通达……

翻开迪庆交通发展历史的长卷,我们看到的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以来,迪庆州道路交通“从无到有,从有到快”那翻天覆地的变化;感慨的,是迪庆州历届党委、政府为“行以致远”而付出的艰辛。

2021年9月,香格里拉至丽江高速公路全线通车,该高速公路是连接滇西北地区与内地的重要通道,至此,迪庆州正式加入“高速交通网络俱乐部”,进入了高速时代,为加强滇西北旅游资源的联动开发和构筑滇川藏“大香格里拉”旅游圈,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起积极的作用。

好消息接踵而来。

两年后的2023年11月,一声长龙的鸣笛声带来的,是丽香铁路正式通车的消息,高铁时代热情地向迪庆州各族人民敞开怀抱。每天,来自世界各地大量的游客坐着动车涌向这片神奇的土地,一睹其无与伦比的自然风光及独特的民族风情,“世界的香格里拉”一天天得到世界更多的认知与传播。

刚下动车,看到映入眼帘的石卡雪山,福建省游客张本十分兴奋:“我们一家对迪庆的民族风情及美丽的雪山向往已久,从厦门前来,丽香铁路沿途雪山巍峨、草甸广阔,美景不断。我会向亲友们介绍这里的壮美山河,鼓励他们来欣赏冬景。”挥别时,张本与记者约定,“冬季让我们又在这里相见吧!”

同样的喜悦,来自于工作在香格里拉市的张先生:“以前逢年过节想回家,总觉得机票太贵,汽车太累,现在坐着动车回去,在宽敞的车厢里看下手机,不知不觉就到家了。动车真为我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啊。”

随着内外联通步伐加快,雪域高原的特色产品也走向世界。

迪庆松茸素有“雪域山珍”之称,最高年产量超过1400吨,年均产量占全省的65%、全国的30%,产值近1.4亿元。香格里拉市博闻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动车开通近一年来,我们利用动车运力充足、时效性强、冷链装备性能好、保鲜程度高等优势,快速把迪庆松茸从大山深处送到国内外消费者手中,推动迪庆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乃至世界。”

某电商平台商家正在冷库打包松茸 杨宛 摄

列车飞驰

欢声笑语的背后承载的

是大力提升迪庆运输服务保障的能力

对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巩固

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最早的时候去中甸,要么翻山越岭耗时耗力,要么顶着风险溜索过江。”


金沙江上,其宗新桥跨江而立,来往车辆络绎不绝。指着不远处的老桥,82岁的其宗村群众王文亚向我们讲述起这座将维西与香格里拉连接起来的桥梁,为当地出行所带来的好处。

“最早的时候去中甸,我们要么花两天时间翻山越岭,要么顶着风险溜索过江。1991年,其宗桥建成通车,极大方便了我们。30年时间一晃而过,就在其宗桥不能再承受大吨位车辆运输时,一座全长361米连续式钢构桥梁在尼塔二级公路改扩建工程期间建成通车,我们从此又有新桥咯。”王文亚说。

“有了这条路,土特产也开始走俏,可以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

迪庆的交通建设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各族群众笑逐颜开了。“以前,要买生活用品或者化肥、农药不仅要走半天,还要肩背担挑弄回来,累不说,山路不好走还危险。”“老家通了水泥路,可以把汽车直接开进家。”“有了这条路,村子变美了,土特产也开始走俏,可以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说起几年来村里的出行变化,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笑得合不拢嘴。

我们看到,随着道路交通的快速发展,农村道路越修越好、越修越宽,老百姓出行得到了根本改善,同时也带动了农村发展、乡村振兴。维西县塔城镇启别和哈达村结合村里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起了乡村旅游。乡村特产通过便捷的航运和物流渠道在较短时间内就送到全国各地,所需的物品也能坐在家中就有人送货上门。

新中国成立75周年来,迪庆的交通建设走过了从无到有、从疏到密、从量到质的历程。

如今

“五位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

不仅彻底改变了

40多万群众的出行方式

也为迪庆州抓好

稳定、发展、生态、边疆稳固

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提供着坚强保障

云报全媒体记者:马喆 谭雅竹 张帆 赵丽槐 彭少杰 贡秋次仁 李铁成

迪庆日报记者:此里只玛

云南日报-云新闻编辑:郑海燕

{{!detailData.is_praise ? '有料,赞一个' : '感谢您的认可'}}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