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48小时预览

在华坪女高支教的日子丨杨柳娅:待到山花烂漫时

今年2月份,云南师范大学支教团成员从昆明到丽江,跨越300多公里,终于在晚上抵达丽江市华坪县。他们一路走到狮子山脚下的华坪女高,校园里依稀传来阵阵读书声……

在正式上课的前一天晚上,云南师范大学教师杨柳娅失眠了。“第一堂英语课是在早晨六点,会有四五名老师来听课,那时我心里特别紧张。”她躺在女高的宿舍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大概凌晨四点多,索性起床去提前熟悉教室里的设备。

走过漆黑的夜路,推开女高的大门,杨柳娅发现教学楼的灯光早已经被点亮,她往教学楼里走,看见了张桂梅校长。杨柳娅说:“周围都是黑的,一抬头看见整栋教学楼都亮堂堂的。光从窗户里透出来,看到张老师的那瞬间,心里一下子就踏实了。”

“女高就是孩子们的家。”这里绝大部分学生都住校,读书、做题、休息,一天里几乎所有的事,都在这个校园里完成。孩子们心里总惦记着学校,就算生病请假去医院,他们也会很快赶回来,怕落下功课,怕错过课堂。

“看着她们天不亮就在读书,十分钟吃完饭跑着回教室,那种劲头,让你觉得自己没有任何理由不努力。”被这种向上的力量推动着,杨柳娅也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备课到深夜、反复打磨课件、找老教授请教教学方法……她希望能给努力的孩子们最好的课堂。

“华坪女高是一个有爱的集体。”杨柳娅说,“刚开始到那边的时候,水土不服,一直生病。”学生们看到她不舒服,会把自己认为有用的药送到办公室,在药上贴上小纸条,写一些暖心的话。“老师,要记得吃药!”......杨柳娅说,“这是一场有爱的双向奔赴,我们从彼此身上汲取力量。”

有一次上课,她注意到一个女孩一直低着头,右手悄悄缩在袖子里,神情不太对劲。下课后,杨柳娅赶紧把这个情况告诉了班主任,一起把学生送到医院。杨柳娅说:“关心学生,早已成为我们的一种本能,就像阳光总会洒向需要温暖的地方。”后来,杨柳娅收到了这个学生写的一封信,信里还画了一幅画——画旁边工工整整地写着:“杨老师,我会一直记得你!”

“我们刚到学校,张校长就为每位成员安排了‘一对一’指导老师。”在前两周的考核期,导师们总是会准时出现在教室后排,认真记录教学情况。“这个环节设计得不够好。”“下次可以试试这样做。”课后,他们会耐心地给杨柳娅提出建议。杨柳娅还记得自己在华坪女高上的第一堂课,当时她担心学生听不懂,大部分时间都用中文教学。课后导师对她说:“你可以试试全英文授课。”

“虽然起初班里只有四五个学生能完全跟上,但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孩子就适应了全英文教学。”杨柳娅说。针对学生英语听力薄弱的情况,杨柳娅想了不少办法。她常常利用课余时间,陪着基础不好的学生反复练习听力,带着他们一遍遍听录音、一句句模仿跟读。“听不懂没关系,我们慢慢来。”她总是这样轻声鼓励。通过持续训练,班上越来越多的同学在期末考试中拿到了听力满分。更令人振奋的是,在全市统考中,她所带的67班一举包揽了全县英语单科成绩前四名。

“愿你的人生如同花朵般绽放,无论环境如何,都能坚持自己的美丽和芬芳。”这是三八妇女节那天,张桂梅校长写给杨柳娅的赠言。

7月15日,是杨柳娅离开华坪女高的那一天。学生们已经放假回家了,校园里格外安静。临走前,她收到了67班同学们留给她的信。张桂梅校长紧紧握着她的手,叮嘱了一遍又一遍。

那天的天空很蓝,空旷的校园里,杨柳娅提着行李坐上大巴,离开了这个注定会影响她一生的地方。“因为害怕分别,所以选择悄悄地溜走。如果孩子们在的话,我想我一定会忍不住流眼泪。我不想这样,在她们心里,我是一个坚强的人。”杨柳娅说。

车子缓缓启动,载着她驶离这片留下太多感动的狮子山。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云南日报-云新闻编辑:戴菲

{{!detailData.is_praise ? '有料,赞一个' : '感谢您的认可'}}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