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学探索工作坊”第十二期开幕暨“民国云南方志资料稿本丛刊”发布会在云南大学举行
11月13日,“西南学探索工作坊”第十二期开幕式暨“民国云南方志资料稿本丛刊”发布会在云南大学东陆校区举行。

本次会议由云南省史学会、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共同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广西师范大学、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大理大学、普洱学院等十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云南大学,围绕“西南文献与中国边疆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展开学术交流与研讨。
开幕式上,中国史学会会长李捷指出,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在边疆学研究等领域成果丰硕,学风严谨,学术团队结构合理,老中青结合,有力推动了云南大学中青年学者的成长与发展。新时代云南大学的边疆学研究应紧密结合边疆安全、国际通道建设及国家发展战略,为服务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提供学术支撑。

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林文勋在致辞中强调,本次工作坊及“民国云南方志资料稿本丛刊”发布具有深远的学术价值。他回顾了云南大学在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方面的百年传承,指出丛刊的出版是对《云南史料丛刊》等优良学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标志着云南大学“西南学”研究迈入新阶段。
云南大学副校长杨绍军回顾了云南大学自1922年建校以来在西南文献整理与边疆研究方面的深厚积淀,强调“民国云南方志资料稿本丛刊”的出版,是云南大学在大型文献整理和中国边疆学学科建设方面成绩显著。他表示,要依托云南区位与文献优势,推动云南大学史学创新和青年学者培养,建设全国领先的中国边疆学研究高地。
作为开幕式的重要环节,“民国云南方志资料稿本丛刊”发布同期举行。丛刊执行主编、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教授潘先林在发布会上介绍,“民国云南方志资料稿本丛刊”汇集了《云南学会征集各县地志资料》和《云南通志馆征集各县资料》两大部分,共计50册,是继方国瑜主持编纂的《云南史料丛刊》之后,又一标志性的大型文献整理工程。丛刊系统收录民国时期云南各地珍稀方志稿本,内容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的原始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该项目自2014年启动,2021年入选云南大学“双一流”建设重点项目,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将有力推动云南地方史与边疆学研究,为构建中国自主边疆学知识体系奠定坚实文献基础。

云南大学出版社邓文婷副社长在随后的致辞中表示,“民国云南方志资料稿本丛刊”系统抢救并整理了散佚各处的珍稀稿本,填补了相关学术领域的空白,为深入研究云南及西南边疆的历史脉络与社会变迁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原始资料。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民国云南方志资料稿本丛刊”的出版,是继《云南史料丛刊》之后,由云南大学推出的又一里程碑式的大型文化工程。它显著深化了云南历史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夯实了区域史地研究的资料基础,对推动新时代边疆学研究的繁荣发展,以及加速构建中国自主的边疆学知识体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据悉,“西南学探索工作坊”第十二期将在未来两天内继续开展专题讲座、专题报告和圆桌讨论等系列学术研讨活动,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与研究创新。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陈怡希
编辑:袁熙
审核:黄芳
更多内容请打开云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