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2小时预览

广南“皇姑节”:三百年非遗盛宴 万人共舞民族情

五月的广南莲城,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风情。5月8日至9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在莲城镇南秀社区举办第373年“皇姑节”民俗文化系列活动,数万群众与游客相聚于此,共同参与这场承载着悠久历史的省级非遗盛会,在鼓乐歌舞中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起源明末:三百年传承的祭祀民俗

“皇姑节”起源于明朝末年,是当地壮族群众为纪念永历皇帝朱由榔的胞妹安化郡主(俗称皇姑)而举行的祭祀性民俗活动。据《广南县志》记载,明永历六年(1652年),16岁的安化郡主随兄西迁途经广南时病殁于县城西郊马蹄井旁,附近壮族群众感其贞烈,将她安葬于太平寨并建“皇姑庙”,此后每年农历四月第一个“寅”日(安化郡主祭日)举行“接皇姑”仪式,至今已延续373年。

万人齐聚:巡游路上的文化盛宴

5月9日清晨7时许,太平寨村口已人头攒动。7点30分,祭祀队伍身着壮族传统服饰缓缓走来,41支来自各地的文艺队紧随其后,组成巡演长龙。壮族手巾舞队、腰鼓队、彝族弦子舞队、纸马舞队等依次亮相,展现多元民间文艺风采。

“我从砚山来,早听说‘皇姑节’热闹,这次带打歌队来参演!”彝族演员肖永丽说,“虽然民族不同,但大家一起跳舞,特别开心!”巡游队伍沿街道穿行,壮族手巾舞灵动飘逸,彝族弦子舞热情奔放,纸马舞模拟战马奔腾,引得路人纷纷驻足拍照,整条街巷化作欢乐海洋。

广南群众沈荣华感慨:“太精彩了!各种舞蹈让人目不暇接。”贵州游客陈女士也兴奋地说:“非遗节目丰富,大家一起载歌载舞,氛围太棒了!”

非遗魅力:从仪式到全民参与的狂欢

作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皇姑节”不仅有传统祭祀,更有丰富的民俗展演。群众可观赏传统歌舞、参与非遗手工艺品制作体验。活动期间,壮族手巾舞、彝族弦子舞等表演轮番上演,非遗展示区里,壮族刺绣、油纸伞绘制等体验吸引众多游客。

“皇姑节”已成为广南文化名片。近年来,当地通过“非遗进校园”等举措推动传承,让古老民俗焕发新生。如今,这一活动不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更带动了文旅融合,吸引八方来客共赴这场跨越三百年的文化之约。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黄鹏 通讯员:罗嫒龄 刘晓泉 包爽

编辑:黄世俊

审核:张耀龙

{{!detailData.is_praise ? '有料,赞一个' : '感谢您的认可'}}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