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2小时预览

40余条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链的金融密码

在云南广袤的田野山乡,高原特色农业正焕发蓬勃生机。围绕“1+10+3”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全省金融机构精准发力,为40余条从传统到新兴的农业产业链量身定制信贷方案,金融活水深度浸润云岭大地。

普洱某贸易有限公司凭借出口保单质押获得500万元普惠贷款,某茶业公司以应收账款质押获批1000万元贷款资金,一家咖啡企业则依托知识产权质押拿到800万元信贷支持……作为云南优势产业的咖啡和普洱茶产业,在金融创新中焕发新生机。“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与助力重点帮扶县深度融合,我们不断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支持举措。”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该行聚焦高原特色农产业,着力将云南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在全辖推出“云花贷”“云蔬贷”“黄姜贷”“柑橘贷”等普惠金融服务方案,为花卉、蔬菜、水果等特色产业集群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积极支持高原特色农产品出滇。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乡村振兴涉农贷款余额达620亿元,较年初新增约64亿元。

而在产业独特的香格里拉,富滇银行则紧盯“软黄金”松茸产业。针对松茸采收季集中、资金周转急迫的特点,富滇银行香格里拉分行于2022年首创“松茸贷”,精准匹配产业节奏,有效缓解了从农户采收、商户收购到企业加工全链条的资金需求。

吉迪村村民卓玛,借助富滇银行乡村振兴信用卡购置运输工具,新鲜松茸得以快速下山;交易市场的商户扎西,通过手机便捷获得50万元“松茸贷”,快速备货成功对接外地客商的大额订单。当地领军企业迪庆州对外经济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成功落地600万元出口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年加工松茸能力跃升至300吨,带动上千农户增收。富滇银行通过组建乡村振兴小分队深入乡镇建立信用档案,运用移动终端上门服务,破解“信用白户”和偏远地区服务半径难题,累计为香格里拉松茸产业投放贷款超1.3亿元,惠及4100多户农户,成为普惠金融润泽高原特色产业的生动实践。

当金融科技遇上高原特色农业,更擦出提效赋能的火花。在亚洲花都斗南,传统花卉交易长期面临产业链分散、花农开票难、税收监管难的困扰。招商银行昆明分行敏锐抓住机遇,率先完成与省级政务平台“滇品慧”的直连互通,开出招行系统内首张、云南省首例花卉农产品反向开票,实现“交易即开票、秒级出票”,将传统7—15天的开票周期压缩至实时处理,开票效率提升超90%,也为其他特色产业的数字化升级铺就金融通路。

精准的产业深耕,离不开金融服务的体系化下沉。在丽江市玉龙县鲁甸乡,当地种植中药材的龙头企业鲁甸山芸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投入1000余万元建设中药材产地冷链仓储车间,“建设过程中资金一度紧张,工行丽江玉龙提供了300万元经营性贷款,解了燃眉之急。”围绕“1+10+3”产业布局,中国工商银行云南省分行创新推出特色创新金融产品“种植e贷”,已实现全省16个地州全覆盖,深入59个县域,精准服务昆明人参果、中药材、玉溪花卉、临沧茶叶、保山和普洱咖啡等119种特色产业,其中“云菜”“云果”“云药”“云咖”特色场景贷款增量表现尤为亮眼。同时,创新推出“养殖e贷”特色产品,如“肉牛产业贷”“肉鸡产业贷”“奶山羊贷”的推出,有效盘活了农村活体资产,实现了“1+10+3”全部重点产业全覆盖。截至2025年上半年,工行云南省分行涉农贷款余额已突破1329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客户近万户,服务触角持续向基层延伸。

“竹叶贷”“咖啡贷”“奶牛贷”“草果贷”“鲜花贷”“松茸贷”“蓝莓贷”……从烟草、茶叶等12条传统农业产业链,到肉牛、野生菌、坚果等40多条农业品类产业链,随着金融服务持续下沉、科技赋能不断深入,金融所能,对接乡村发展所需,正成为激活云岭乡土潜能、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的核心密码。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杨抒燕

编辑:袁熙

审核:黄芳


{{!detailData.is_praise ? '有料,赞一个' : '感谢您的认可'}}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